据中央电台10月30日报道,9月1日,本是新学年开学的日子,但福建南安市石井镇院前村的少女李明旋却因突发的头疼被送往了医院。5天后,年仅13岁、品学兼优的李明旋离开了人世。而李明旋的父母在处理完孩子的丧事,打开她一本加锁的日记本后,才知道孩子头疼的缘由,是因为在校长期遭受两个叫小强、小刚的同学的暴打。
如果我们在电脑里搜索一下“校园暴力”,仅被媒体公开报道过的就已不胜枚举,可谓触目惊心。类似于李明旋这样的受害者已长眠如斯,类似于小强、小刚这样的施暴者必然也会得到法律的惩处。但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并不能就此心安理得,面对“校园暴力”,整个成人世界都必须反思、自省,并在心灵深处接受拷问。
如果有可能,我想问问所有的家长:你对孩子的精神世界、对孩子学业以外的行为,有多少关注、了解、探究、追问呢?“太忙啊!”“想不到啊!”这好像都是理由。可是,我们不正是在为孩子而忙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孩子没了或变坏了,家长“忙”的意义又何在?假如天下做父母的,每周都能抽出一个小时,坐下来认真地跟孩子平等、自然而又推心置腹地谈谈心,一定能避免许多悲剧。
如果有可能,我还想问问所有的校长、老师:你们可曾像抓“教”那样抓“育”呢?在分数、升学率、声誉等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有没有直接涉及个人的,更为现实、更为迫切的利益索求呢?当学校内部出了丑事、丑行,在发现不良教师、不端学生后,是及时向相关方面通报、预警呢,还是以维护学校声誉的名义竭力捂着、盖着?
要想使校园暴力减少、绝迹,成人世界应该对这些拷问沉思,并作出正确的回答。